一般分類:
     
    屠龍年代:中原喪亂與《河殤》前傳
    編/著者: 蘇曉康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3-07-16
    ISBN:9789865823238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優惠價:85折,272

    定價:  $32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從歷史或社會學的角度看,五○年代飆過一場「共產主義」大躍進狂熱,八○年代再飆一場資本原始積累的另類血腥狂熱,幾乎不出一個世代的時間長度,在我的年齡段上,就是從少年到中年而已。如此翻江倒海的激進式社會折騰,我們看不到什麼過渡,而社會、人文、民眾心理、生命尊嚴所支付的巨大代價,從未被統治者計算過——這是一個何等可怕的國度!報導文學作家蘇曉康,一九八九年流亡前直陳中國政權核心的採訪筆記八〇年代末他以《河殤》震盪華人世界,沉潛二十年後,再度舉劍「屠龍」!一九七五年夏天,中國河南發生六十座水庫同時垮壩的災難,淹掉三十二個縣、一千八百多萬畝耕地,造成二十三萬人死亡,二百萬人受困,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庫垮壩慘案,更是「全球科技災害第一名」。作者在三十五年後,從「高庫大壩」的水利「蘇式化」建制切入,透視中國現代化「以俄為師」的路徑,即暴力鞭策「大躍進」,剝奪農民實行工業化的血腥歷史;揭示五九年「廬山會議」為一樁「孽業」,導致大饑荒「人相食」,誘發「文革」災難和「改革」震盪,並觸發「六四」危機,以至今日的「掠奪型」發展模式,實為中國的一場「浩劫」 。流亡海外二十多年,蘇曉康重拾當年《河殤》警世之筆,重寫空前慘烈的六十年當代史,並剖析一路相伴的民族主義病態,以及《河殤》創作辛祕與政治迫害情勢,亦可謂八〇年代的一種心史。【本書特色】曾經遺憾再也尋不回的真相 一個歷經大難瀕臨失語的心靈沉澱三十八個年頭的思考辯析,《河殤》之後,對毛澤東原罪最尖銳有力的批判揭露中國水患饑荒血禍,以及六四鎮壓、廬山會議等血腥決策的第一手報導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日早晨,蘇曉康扔下《河殤》續集《五四》兩千分鐘拍攝資料、五集解說詞草稿和無奈的年輕導演夏駿,獨自沿著停滿軍車的北京翠微路,鑽進最近的一個地鐵站,開始驚恐慌亂的地下逃亡。一百天後獲得香港「黃雀行動」營救出境,九月中旬飛抵巴黎,從此流亡海外至今。通緝令發布之前,蘇曉康妻子傅莉先一步將他多年來累積的珍貴採訪資料託友護存,直至二〇〇三年蘇曉康獲准返國奔喪,才輾轉取回由友人悉心保管十多年的筆記,至此,又過了十年,《屠龍年代》終於在台灣出版,那些本該被揭露的,那些浩劫枉死者的憾恨,從未隨時間消散。【推薦人】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副院長)王丹(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季季(作家.資深媒體人)尉天驄(政治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陳芳明(政治大學台文所講座教授)楊照(作家.文化評論家)劉克襄(作家)蘇曉康的文字力量,可大可小。膨脹時,可以 干涉時代與家國;縮小時,能夠撫慰心靈與傷痛。撰寫《離魂歷劫自序》、《寂寞的德拉瓦灣》時,他細膩寫出妻子車禍受傷後的療癒過程,字字血淚,終至撼動人心。如今,他回到 大敘述的格局,揭露中國歷史上的大洪水、大饑荒。他的文字浩浩蕩蕩,夾泥沙俱下,衝擊 著每個讀者的心。只有親歷其境,親眼見證,才有可能挖出受到政治遮蔽的人為災難。毛澤東與鄧小平的統治,狂妄以為可以駕馭水患,反而製造了驚天動地的人禍。蘇曉康的筆鋒所到之處,都足以使歷史改觀。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文所講座教授)八〇年代末《河殤》以宏觀的視野,雄渾萬鈞的筆力,從一條河的寬闊、高度和流量,感傷而殘酷地剖析了黃河文明帶來的悲苦,也讓遙遠活在台灣的我們,深沉而微妙地感染此一民族主義的生息與共。二十年過去,經過六四事件以來長期的顛簸流離,作者的視野更飽含滄桑的成熟,直探這條龍般之河的深度、濃濁和質地。從曖曖含光的混沌中,試圖找到更為根本的問題核心。中國曾經面對何種嚴肅的險境,未來何去何從。本書重蹈舊往,對照今之種種盲目,再度提供了長時凝視的洞見。——劉克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