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健康醫療 > 護理 
     
    微笑,告別:對臨終者的精神幫助
    編/著者: 陳世綺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8-04-02
    ISBN:9789863571155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醫院管理;醫事行政;護理

    優惠價:85折,272

    定價:  $320 

    ※10本團購價:8折! 256元/本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450 元
    特價:90折!405
     
    定價:12 元
    特價:90折!11
     
    定價:400 元
    特價:90折!360
     
    定價:550 元
    特價:95折!523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人間最後的道場
    一本讀來熱淚盈眶的生死之書,告訴我們什麼是「積極的活」


    陳世琦,一位從事安寧照顧近20年的主治醫師,
    曾陪伴超過3000位病人走完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程。
    他以安寧病房為超脫生死的場域,
    寫下那些曾經歷生死掙扎、飽受莫大身心痛苦的病人,
    如何在人生最後一刻,活出轉化的智慧與勇氣。

    40則動人的床邊故事,記錄了難捨能捨的告別,
    更以清晰易懂的筆觸,分享了「尊嚴治療法」、「慈悲觀照」、
    「雙重注意力刺激」等安寧緩和療護觀點與實際作法。

    大多數的人難以面對無常,總以「永遠都有明天」的方式活著,
    然而,有生必有死,當死亡臨近時,
    該如何陪伴摯親摯愛,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該如何從「傷逝」走向「傷癒」?
    該如何預做準備,為終會變老向死的自己,找到改變的力量?

    本書獻給從事末期病人照護的專業者、病床邊的陪伴者,
    以及終有一天要向世界說再見的你和我,
    善終是基本人權,我們都有機會活出自在、無憾的終老,
    讓生命走向更有意義道路,以微笑向世界告別。

    我相信真正的「傷癒」(healing)是轉化自己。勇敢面對「等待死亡」的生命時刻,不論對病人或家屬而言,都是另一種積極的「活」。──陳世琦醫師

    本書重點

    ★作者投入安寧緩和醫療近二十年,每日在照護第一線與病患相處,每個故事都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教材。

    ★介紹「尊嚴治療法」、「告知病情十步驟」、「雙重注意力刺激」、「『非非苦』的慈悲觀照」等重要的安寧緩和醫療觀點與作法,值得醫護人員參考。
    作者介紹
    陳世琦

    1965年生,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醫學系。1993年隨李孟智老師學家庭醫學專科。1996年隨王英偉老師學安寧緩和專科,此後近20年投入慈濟心蓮病房,為安寧緩和療護最前線的主治醫師。1998年皈依 證嚴上人,囑附「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法名「思仁」。2008年隨孫讚福老師學催眠、EMDR。2010年隨陳慶餘、邱泰源、姚建安、翁益強諸位老師在安寧緩和醫學會擔任六年的副祕書長。
    名人/編輯推薦
    王英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林俊龍(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林名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黃勝堅(台北市聯合醫院總院長)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名譽教授)
    智慧圓滿最後一哩路

    醫療最大的使命是治癒疾病,讓病人重拾健康。然而,當所有的治療──開刀、化療、放療︙︙等各種方法已經無法有效控制病情的惡化時,如何減輕病人身心的痛苦,給予人性的關懷,就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就是所謂的「安寧療護」(Palliative Care)。

    安寧療護與「治癒性(Curative Care)的治療」,兩者的目標雖然不同,但安寧療護不代表放棄治療,而是盡量避免侵入性的檢查與處置,改以提升病人生活品質、減少病人疼痛為目的,讓病人更有尊嚴地面對餘生。然而,在某些特殊時刻──譬如病人的腸子塞住了,不開刀會痛得受不了時,也會考慮以開刀處置,來減緩病人的疼痛。

    花蓮慈濟醫院早在一九九六年八月,即成立東臺灣第一個照護癌症末期病人的安寧病房,證嚴法師命名為「心蓮病房」,即是期盼病友心如蓮花開放,能在此有尊嚴的面對疾病與生命。

    慈濟心蓮病房從王英偉主任(現任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等醫師投入開創以來,即以「五全」醫療為目標,希望能提供:全人(包括身體、心理、靈性照顧)、全時(All time)、全家、全隊(醫護、醫檢、社工、心理師等全體團隊)、全社區的醫療照護,目前除了全社區外,我們的醫護人員幾乎都能努力去達成。

    我們希望不只照顧病人,也能關懷家屬;不只是照護病人的「病與痛」,也關懷他的心理及靈性,包括各個宗教的告慰。不論病人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或佛教,我們都歡迎神父、修女、牧師、法師等前來關懷、祝禱,依病人的需求,給他最大的安慰。心蓮病房對各個宗教都開放,這是全人醫療最好的寫照。

    這二十一年來,心蓮病房竭盡所能地嘗試各種方法,只要對病人有助益,不論是音樂治療、芳香治療、藝術治療、植物療癒……等,能幫助病人的,我們都願意去嘗試。包括幫病人達成最後的願望,只要我們能做的,都盡量做。我們設計了一座屋頂花園,如果病人想看月亮,可以帶他去花園,讓他再次感受月光的照拂;如果他想吹吹涼風,醫護人員也會想盡辦法帶他到花園感受自然的氣息,畢竟這些都不是很奢侈的心願。這些年來,慈濟心蓮病房也成為安寧療護的典範之一,甚至讓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美國︙︙等醫護人員、醫學生前來參訪取經,大家共同推動安寧療護,讓世界更好。

    有生必有死,死亡是人生必經的路程,我們終究都得面對它。有句話說「歹活不如好死」。好死,指的是好走、有尊嚴的離世,這並非易事。但值得慶幸的是,臺灣的「安寧療護」有口皆碑,而這正是能幫助眾生邁向「好走」之路的機會之一。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智庫(Intelligence Unit,EIU)所公布的「二○一五死亡質量指數調查」(Quality of Death Index),臺灣排名全球第六,躍居亞洲之冠,遠高於美國、德國、法國等歐美國家,這代表我們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能在醫護系統受到不錯的照顧。

    一般人在走向死亡之際,最深的恐懼是「孤單」,害怕一個人承受,沒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再者,則是身體的痛苦,以及「經濟」的負擔。臺灣的安寧療護,以醫護及志工陪伴,幫助病人克服孤單的恐懼;以醫療減緩身與心的疼痛;以健保來減輕龐大的經濟負擔,這些都是臺灣的安寧療護能獲得肯定的原因。

    本書作者陳世琦醫師,從住院醫師時期,即在慈濟醫院服務,他長期投入安寧療護的領域,將近二十年的時光,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他所寫的這些醫病故事正可以呈現出心蓮病房的理念。而透過醫病關係,我們得以看見病人面對生死的轉化與勇氣,也能為讀者帶來不同的視野,重新思考:我們要如何活出人生最後一哩路的勇氣與尊嚴,讓生命走向更深刻、更有意義道路,是人生句點,更是智慧與圓滿。


    林俊龍醫師/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作者序

    找到「給」的力量

    末期病人仍然走了,家屬還是傷心欲絕。

    醫院的經營者怎麼評估安寧療護的成效?建議還是參加安寧病房每天的晨會和不定期的家屬、病人的家庭會議,看各個專業(醫、護、社工、宗教師、心理師、志工)如何撲救難解的症狀、連綴破碎的情感,藉由「慈悲(愛)、恭敬、樂趣、創意」,對臨終者給予精神幫助和慶幸彼此找到「給」的力量而繼續走下去。

    本書定位為《西藏生死書》第十三章〈對臨終者的精神幫助〉的臺灣慈濟經驗,感謝偉大的佛教文明的精神傳統,感謝慈濟功德會的師兄師姊們「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的真誠付出,感謝心蓮病房的病人和家屬們的示現,在這本書中,您們已經化身為所有人的老師和先行者。

    感謝個人無私「愛」的來源--
    證嚴法師
    我的父母親(陳啟男先生、陳戴美珍女士)
    祖父母(陳權先生、陳湯桂女士)
    外祖父母(戴仁松先生、戴羅曲妹女士)
    岳父岳母(何楊煥先生 潘阿純女士)
    蘇安德老師
    劉易甄老師

    找到改變的力量

    看見臨終譲人脆弱而心痛
    看見死亡讓人且行且相惜
    看見來生(十二因緣)讓人依教願修行

    筆者此生最大改變是在大學聯考放榜以後,當時我是父母雙方親族中第一個考上大學醫學系的小孩。爺爺、外公、外婆、三位姑姑、五位伯叔、三位阿姨、三位舅舅,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也都分別跟我說:

    「未來的醫生,以後我老了、生病了,就要靠你了!」

    一下子,小孩子變成大人了。但是高興沒多久,我就開始懷疑:就算未來我是醫生,也只是某一科的醫生,例如:泌尿科、皮膚科、婦產科……,我怎麼知道您們老了會生什麼病?會生幾個病?如何保全您們到最後?還要保證好死。尤其最捨不得的是爺爺、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這輩子最不想讓他們失望的這幾位。其實,每位親友我都不捨得讓他們失望……

    這是有生之年,我第一次意識到疾病和死亡的無可奈何,也意識到生命是向死的存在。為了找尋不讓親人失望的方法,我尋尋覓覓了三年,終於在一次學校社團的演講,聽到台中蓮社的黃泳老師講述:「蓮池海會——現代念佛往生聖賢錄」,聽了兩小時的演講,我很高興做了這輩子最大的決定:我要幫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由阿彌陀佛幫我照顧他們。

    要怎麼開始呢?我在宿舍擺設一個小佛堂(感謝當時室友陳俊志同學,感謝孫讚福、張訓誠、洪尉欽、江崇萍諸位同學),向佛祖發願:我願意義診一百場,祈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六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後,發揮家醫科所長,再加上花東地區太多因務農及重度勞動受傷的長期疼痛病人,我努力地參與義診,分別在第三十場及第七十埸時,爺爺和外公相繼過世,而且都有往生的瑞相。雖然還沒達到我當初發願的一百場義診,但是皇天不負苦心人,衷心感謝佛恩、眾生恩。

    三十年後,我參與的義診早已超過三百場次,至今仍然持續參與慈濟人醫會的義診活動。這是我不忘失初發心、少數能表達感恩心的方法。我也時時提醒自己:生命有如坐在單程火車上,生命雖向死,但意氣反而要更昂揚。了解生命有限之後,為了突破困境,生命必要能活出去,要把一己的生命匯入更大的脈絡之中,「寧可燃燒、不願鏽壞」,且不辱所生。

    星光照耀之地,臺灣──論尊嚴治療法(Dignity Therapy)

    有一個佛教寓言故事是這麼說的:

    一個人在叢林裡被老虎追趕,他死命得跑,卻不料被逼到斷崖絕境。正值絕望失落,發現有如小兒腕粗的蔓藤從斷崖邊垂下,大喜若望,他趕快攀著蔓藤爬下。就這樣懸掛在半天之中,期望老虎在崖上趕緊離開。

    所有神佛都祈求一遍,頭頂上又傳來悉悉窣窣的聲音,仔細一看,原來有一隻大老鼠用它銳利的大板牙在咬他賴以救命的蔓藤,而且生死只剩一線之間。
    驚嚇到無以復加之際,腦袋中除了怨恨只有著急,……。

    此時卻聞到甜香味,原來半空之中,懸崖之下,貼著臉的地方正盛開著一朵花,花上還有一滴花蜜。好奇之下,他就伸著舌頭舔了舔它,心中驚呼著 :「哇 ! 好甜啊 !」

    「尊嚴治療法」就是那滴花瓣上的蜜。

    「尊嚴治療法」的兩個原型:

    一、看見,並適當時機表達(肢體、語言、聲音,各種可能的方式)出來。讓受難者、臨終者知道你知道,知道你在意。

    二、適當時機,治療者之一以社會群體代表的身分(嗯!醫生是很好的選擇!),問出關鍵問句 : 「這輩子,您最值得驕傲的是什麼?」

    二十年來的揣摩,讓做為醫生的我,非常重視自己每一次出現在病人、受難者、臨終者旳機會。因為醫生的白袍天生賦予我做「尊嚴治療」的機會。而當受難者有睥睨死亡、利用苦難、超脫生命的轉化時刻,我也會以學生的身分將這場景、談話記錄下來,希望在無常痛苦的世間,所有處於暗夜不知其何所終結之時,這些人這些事,就像天上微量的星光指引著我們的路。

    也如 證嚴法師的期盼,讓臺灣成為星光照耀之地。
    目次
    推薦序一 智慧圓滿最後一哩路 林俊龍
    推薦序二 用心陪伴 王英偉
    推薦序三 用心與關懷 林名男
    關於作者 我所認識的陳世琦醫師 于劍興

    自序一找到「給」的力量
    自序二找到改變的力量
    自序三星光照耀之地,臺灣──論尊嚴治療法

    卷首 安寧,始於恭敬

    初 章 願 恭敬一切
    前言
    生命的匯入
    慈濟方程式
    慈濟人
    安寧療護是驛站
    學習恭敬一切

    卷上 醫療,安身安心

    第一章 尊嚴治療法
    前言
    初來乍到
    準備期一:想看到,就讓你看見
    家庭會議:傳遞正能量
    準備期二:設定短期目標
    關鍵問句
    竟然是最感動的時刻
    我的跪羊圖經驗
    體諒成就天堂
    善終是基本人權

    第二章 雙重注意力刺激
    善終是基本人權
    雙重注意力刺激
    雙重注意力刺激運用於大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大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的精神治療
    積極的活

    第三章 病情告知
    絕對不能講「壞消息」?
    醫療始於關愛
    恁們是要做什麼?
    儒釋道的信仰
    病情告知

    第四章 用心醫
    體諒成就天堂
    再寵她一次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戀愛的感覺

    卷中 慈悲,超越諸苦

    第一章 覺察「苦」
    陷入死亡陰影
    怎麼生,就怎麼死
    父母心,菩薩心
    告別

    第二章 超越苦,小我匯入大我
    心存「大我」棄「小我」
    生死皆自在
    見好一清
    金雀的煩惱
    傳奇故事的Ending
    我成功了

    第三章 覺察非苦
    你相信我嗎?
    最寶貴的生命禮物
    「非苦」的偽裝
    慈愛如蓮
    生命驛站

    第四章 超越非苦--發展「非非苦」的慈悲觀照
    轉念
    阿母的心願

    卷下 反觀,淨心利人

    末 章 無用之用
    活出去
    不要讓他等
    接近神聖的力量
    無用之用

    卷終 付出,更勝明珠
    我有明珠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