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政府出版 > 遨遊大自然
     
    香椿之栽培與利用(臺東區農改場專刊特24輯)
    編/著者:
    出版日期:2008-08-31
    ISBN:9789860149777
    參考分類(CAT):遨遊大自然
    參考分類(CIP): 

    優惠價:9折,126

    定價:  $14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定價:300 元
    特價:90折!270
     
    定價:1480 元
    特價:90折!1332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200 元
    特價:90折!180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香椿(Cedrela sinensis Juss.)為棟科(Meliaceae)多年生落葉性喬木植物,英文名為Chinese mahogany;原生中國東南、西南至華北一帶,以山東、安徽、河南及河北等地栽培最多,椿芽並外銷至東南亞、韓國及日 本等地區。香椿別名為椿、紅椿及椿甜樹等,在景觀及造園上為常見之應用數種。除樹幹可做家具外,因其嫩葉可食,自古即一直被當成蔬菜食用,亦是傳統的藥用植物。利用部位為樹皮、根皮、葉及果實等,具有多種用途。《左氏春秋》記載,戰國時代已將香椿當成用材樹種並加以栽培。而《唐本草》則最紀錄香椿的藥用價值,謂之「葉煮水,可洗疹、疥、風、疽」。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香椿用途詳加說明,使其價值更為人們所瞭解。然而香椿隻食用起於何時則已無從查考;文獻典籍《採菜錄》、《菜植誌二》、《丹溪心法》、以及《經驗方》等皆歸之為「菜」。依《花木考》所載,金朝時期有「溪童相對采椿芽」之詩句,可見在當時人們已知「采椿芽,食之以當蔬」了。明朝時期,山東地區已有種植香椿且當成朝廷中之貢品,其椿芽為紫紅色、味濃厚、纖維少。顯然香椿被當作蔬菜栽培已是淵源流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