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暢銷精選 > 社會人文 > 教育 
     
    想飛: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教養生活13
    編/著者: 游乾桂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7-07-31
    ISBN:9789571347233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各種教育

    優惠價:85折,221

    定價:  $26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50 元
    特價:90折!315
     
    定價:50 元
    特價:90折!45
     
    定價:200 元
    特價:95折!190
     
    定價:360 元
    特價:90折!324
     
    定價:250 元
    特價:90折!22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不論是演講、寫作或教學,游乾桂老師對於親子教養議題的長久關注和耕耘,廣獲迴響和肯定。在本書中,游乾桂老師藉由平易近人的故事體裁,述說了二十一個引人深思的親子教育故事,從最後一名的不平待遇、資優生的迷惘和壓力,到樂在工作的燒餅伯、每天騎十幾公里路去探望住院父親的單車女孩……作者透過學校、家庭和社會中的多元情境和人物,對於學業表現和品格教育等教養議題,提出不同角度的反思。  在每個故事之後,並附有「教育錦囊」單元,針對這個故事所探討的教養主題,提供實質的建議和提醒,以幫助所有的父母、師長,檢視自己教導孩子、對待孩子時,是否在要求學業表現之際,忽略了每個孩子獨有的本質和特長?是否在強調技能培養之際,忽略了道德理念和生命教育的灌輸?  教育缺的不是方法,而是觀念;不是迷戀,而是信念;該注重的不是結果,而是歷程。我們期許中的孩子,應該是懂生命、會生活、能思考的獨立個體;而教育該做的,並非是把每個孩子都教成資優兒,而是應該幫助他們開發潛能,找到真正的興趣和志業,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在游乾桂老師感性和理性兼具的誠懇叮嚀之下,希望能帶給父母師長一些省思和感動,也指引出一條可行的道路,讓我們幫助每個孩子更快樂地成長茁壯,更精采地享受人生。
    作者介紹
    游乾桂  游乾桂覺得自己堪稱幸運者,集合了作家、專家與演說家三種角色於一身,得以在不同場域裡散播理念。書,在他的眼中並非只是書,而是種籽,他希望透過演講傳播、以書來深化,持續地書寫一種理想。  親職教育是他的專項,早期在精神病院服務的經驗,使他更加深入了解教育的重要與不重要。他明白,如果為了讀書而讓腦子瘋了,即使成了偉人,也不重要;他發現,只有一項真理,八個字便可以形容──適才適所、順性開發。這麼簡單的哲理,卻少有人懂,於是他發願把道場從醫院移至生活,透過開講把優質的理念散播開來。  他覺得學理的書易寫,哲理的書很難,必須寫得絲絲人扣、讓人想讀能懂,於是散文、小說、童話書成了媒介,期待蘊藏其中的理念,讓人能懂而重新反思。  游乾桂在親職教育方面的專業經驗豐富,曾任818醫院、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全家聯合診所、建國聯合診所心理師、《父母親月刊》總編輯、宜蘭生命線主任等職;目前是鞋子兒童劇團發展顧問、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秘書長。目前已出版著作逾百本,包括《放手,就有桃花源》、《轉個彎,就是天堂》、《樂活在人間》、《活得好的100個理由》(時報出版);《閒居七年》、《打造心靈家屋》(天下出版),《少年生活家》、《少年思想家》(國語日報)等,並曾榮獲新聞局金鼎獎、衛生署健康好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等出版殊榮,並且在時報悅讀網闢有《游乾桂的桃花源》網站。游乾桂演講預約專線 22395029、0963391205《游乾桂的桃花源》網站 www.readingtimes.com.tw/timeshtml/authors/yu/
    【自序】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游乾桂明末清初的文人李密庵在《半半歌》中寫道: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儘幽閒,半里乾坤寬展。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餚饌半豐半儉。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半半歌》一詩寫出了我思維久矣的「對半精神」,感觸極深,如果把它移植至教育應該極佳。人非萬能,多數人明白,但僅限於別人,往往還是以為自己的孩子可能是超人,什麼都會,以致於什麼都不會,有了學歷,忘了實力。朋友告訴我,這個社會就是如此呀,聽起來很有妥協的味道,我的想法與眾不同,正因為社會如此,所以才得破繭而出、迎接陽光,否則人人皆同,能有什麼創見?百家不爭鳴,鐵定是一灘死水。  我並未完全否定第一名,但它絕非萬靈丹。我們的教育老在全有、全好、全對、全佳上打轉,但事實上完全不可能,滿分的人缺陷最多,都有的人其實都無,全對的人也許全錯。人生必須在似有若無裡找著平衡,但讓將一半人間,卻又談何容易?我們哪捨得一個優秀的孩子,只有一科滿分?我們豈能不盼望孩子都滿分、不出錯,人生一帆風順?  可是人生風雲莫測,即使優秀,人生也未必簡單,分數決定不了什麼。天地人間的冷暖、得失、出入、是非、進退、喜悲等,太過複雜了,唯有有能耐者,方可超越。  《半半歌》告訴人們凡事不可太貪心,應該懂得適可而止,都好的未必是福,有一好未必有兩好。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大約也是這個道理。成績不代表成就,分數不能決定人生  孔子說過:「四十而不惑。」我揣測他的意思,應該是說,四十歲的人理當很聰明,不該有所迷惑了,否則舉棋不定,人生空轉,五十如何能知天命呢?年近半百,理論上該做些有意義的事。  「半半」一詞給了我啟發,希望這一本新作,也能一半給人建言、一半引人深思,讓我們反思教育肌理,不要只在分數與名校中打轉,在我看來,生活與生命遠勝於此。  其實很多道理你我都知道,甚至在我們自己的人生經驗中屢屢發現,現代的教育觀念與現實狀況出入頗大,我們明明知道出了校門,學歷完全不重要,卻無法免俗地重蹈覆轍。年輕人不解其理還情有可原,三、四十歲的人,累積了大半人生閱歷,還不理解就有點匪夷所思了。我們都念過書、求過學、有過同窗,難道不明白,人生變化極大嗎?第一名的未必第一名,殿後的未必殿後,強者未必恆強,笨者未必恆笨,這便是人生了,幻化無窮。我理得一個道理:分數不能當飯吃,成績不是成就,學歷與人生優雅與否無關;看似成功的人,也許孤獨,看來很窮的人,卻心靈富有。走「對路」,比走「好路」更重要  為什麼要有第一名,它顯示何種意義?有個人什麼都比我強,某個人好厲害,有種人天下無敵……教育學上沒有任何一項理論足以證實,某一個人會樣樣都比另一個人好;相反的,我們有更多證據顯示,人與人之間是各擅勝場的,我優你劣、我弱你強,即使我在某一個領域獨領風騷,但在另一個世界我仍是門外漢。人是不同的個體,由成千上萬的零件所組合而成,不可能一樣零件便決定一切了。我們利用漫長的人生在演自己,它不必炫耀、不必評比、沒有優劣;我們在長長的旅程中,找尋自己要的禮物,一樣樣擺進生命行囊中,積少成多,細水長流。我一直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塊自己的舞台,能找著一個合適的角色,演出一頁風華。  我不相信天才,即使有,也只是一小部分,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平凡的,即使讀了很多書、擁有高學歷,多數還是平凡,只是一部大機器裡的小零件,甚或只是供人差遣的小廝,沒有所謂的偉不偉大,不是嗎?現實就是如此,二千三百萬人,出名的就只是那幾十、幾百人,多數人都是平凡一生的。  公平是一種奢望,優劣智愚同時存在,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但能如願嗎?如是,好嗎?不可能人人聰明,就不可能「教」出資優兒,這在出生那一刻早已決定。我們儘可能做到上天賜予的才華上限,頂多叫開發潛能,但人人的潛能卻迥異,教育的意義,就是引導每個人尋找人生中的一小片天地。  興趣很重要,人生如果只為了追逐成就、名利與金錢,少了有趣做介質,鐵定活得辛苦,況味迷失,何來價值?「對路」與「好路」真的大不同,依興趣而行的人,走的是「對路」;依他人指令、社會需求而行的人,則是走「好路」。但好路未必是對路,走來可能更崎嶇難行;興趣走通了,便是專業,專業將使人擁有更大一片天地。  這個社會的確有很多成功者,事蹟顯赫,但卻是散布在各行各業,不是某個領域可以獨領風騷的,這意謂了什麼?行行出狀元吧,每一行、每一業中各有傑出者,人生不必非如何不成,讀書不成的,種樹亦可,這才是孔子的精神—術業有專攻,人人是人才。他老人家曾謙稱,吾不如老圃、吾不如老農,這並非謙虛,而是實話。成就一事,絕非一張試卷、一個學校可以看出的,這些外在的評比一點影響也沒有,反倒是內在特質更重要,比方說,自信、有恆、毅力、堅忍、奮戰不懈、創意、美德等,才是左右結果的關鍵。  王永慶的成功絕對與學歷無關,而是他有著一顆不服輸、不怕輸的心;王建民的成功因素很多,其中一項叫謙虛,我觀察到贏球的他,總是把成功的榮耀歸於隊友,謙稱那是隊友的幫忙、團隊合作的結果;姚明已經是NBA的明星中鋒了,按理說可以擺出天王的架勢,但我在媒體的一個小小角落裡看見了另一副樣貌的姚明,他永遠不足、還要學習,開賽前的練習,他比別人早來四十五分鐘,精疲力竭的比賽之後,又獨留在球場加練了五十分鐘,這才是他的成功之道。這些人、這些事便是我小小說中的肌理,希望透過他們,點出一些教育反思。教育缺的不是方法,而是觀念  我在書中同時寫了幾個善行的故事,這是我的肺腑之思——教育者不可以只重視成績分數,忘了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更是重點。  「德」這個字,乍看之下不算什麼,但有一天,我們老了便全明白了。當我們生了病乏力地坐上公車時,沒有年輕人願意讓座、或者占用了博愛座;當我們從職場退了下來,由我們的下一代決定福利政策..我們將了解同理心、設身處地、愛與關懷的重要,這些全是生命哲學,不教,未來只好等著嚐苦果了。  一個不相互關心的社會,算什麼?  前次赴台東演講,我帶回了一些感傷。一位老師與我分享他的教學心得,以前他與太太都以教出幾名醫科生為榮,這幾年改變卻很大,有一回他去看病,遇上一個態度惡劣的醫生,他氣沖沖回家告訴太太這件事,並且唸出了醫生的名字,太太猛然一驚:那不就是他的學生嗎?  這一天,他們夫妻很感嘆地互勉,千萬別教出太多無德醫人。  事實上,孔子早在《論語.學而篇》就說過:「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點明了孔子的中心思想,做人第一,學問第二,做人比讀書重要得多。  這兩條線也是此書的主要動線,我想與讀者聊做人、談學問;二十一個故事,蘊藏了二十一種教育哲學,不止是故事,還有反思,文末並應編者的要求添了一筆,寫了一小篇「教養啟思」,把感性與理性結合在一起,變成一本更可讀的小集子。  我知道把教育問題寫成類小說的模樣,挑戰性極大,尤其在這個急功近利,講求速度效率、偏重方法論的社會裡,並不見得討喜。只是這些年來,我早養成「做對的事」的信念,如果教育理念有「方法」與「觀念」兩派,我獨鍾「觀念」一學,它猶如打地基,觀念不對,方法便不佳,蓋出來的房子絕不耐震;噱頭式的講法只是裝潢、修飾,重看不重用。十分鐘背完《岳陽樓記》有用嗎?文章之泉不在於背誦與記憶,而是在於情感與理解;從基因看成功,彷彿透過基因可以窺探出成功的秘道,若是如此,便不用教育這門科學了,每一個人都用偏方即可。有人看命書,有人窺手紋,有人相印堂,有人解紫薇,有人排命盤,有人喝神水、吃仙丹等等,那又為何要學習?人人都有神功妙法,不就得了。  我也明白,寫一本名曰「三分鐘教出資優兒」、「育兒成功術」、「教養成就學」,噱頭更大、書更好賣,但這樣就有違專業了。現代的教育不該再有嘩眾取寵者,用專業來唬人,我們需要實在的針砭者,給人們一個前所未有的提醒,點出盲點,提出優質想望。因為我明白,教育缺的不是方法、而是觀念;不是迷戀、而是信念;不是結果、而是歷程。做為一個專業者,至少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否則專業將不成專業了。  這本書,像小說,像散文,更像一首游走於心靈深處的詩,沒有噱頭、沒有捷徑,只有一顆誠懇的、曼妙的——心。
    目次
    【自序】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游乾桂 004? 他,是最後一名!──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舞台 013【教養啟思】適合孩子的路,才是康莊大道 025? 王者之痛──第一名是沉重的魔咒 025【教養啟思】高成就,也會帶來高壓力? 天才輓歌─你要孩子優秀,還是快樂? 037【教養啟思】贏在起跑點,不見得就一路領先? 媽媽,我好想飛……──文憑主義下的危險心靈 049【教養啟思】高學歷,不一定造就好人生? 漫天飛舞的考卷──分數不是改過遷善的標準 061【教養啟思】當個伯樂吧,因為孩子是千里馬? 他是教授,還是小偷?──別讓語言的利刃刺傷孩子 073【教養啟思】你說孩子是什麼,他就會變成什麼? 多才多藝的傷痕───全心全意,才能演活自己 083【教育啟思】多才多藝,不如一技在身? 沉默的秘密──失當的處罰足以影響一生 093【教養啟思】順水推舟,讓孩子做喜歡的事? 小李媽媽的飛刀──難以抹滅的家暴陰影 103【教養啟思】處罰而不體罰,才有教育意義? 有本事,就有福分──實力比學歷更重要 113【教養啟思】養成專業,才是成功關鍵? 燒餅伯的哲學──揮灑興趣的魔法 125【教養啟思】優秀,是興趣磨出來的? 願──過度保護的原罪 133【教養啟思】別讓孩子只有分數,沒了實力? 向善飛行──教育不能缺「德」 147【教養啟思】和最愛的子女,天天圓緣? 奇妙的善念──教孩子利益眾生 159【教養啟思】以身作則,做有意義的事? 爸爸的奉茶亭──學習奉獻與關懷 171【教養啟思】樂善好施,是重要的美德教育? 只要零錢的乞丐──預約慈悲喜捨 181【教養啟思】慈悲心,從日常生活教起? 生死遺愛──編織美好的親子回憶 193【教養啟思】教育,是「愛、心、情」的投資? 單車女孩──建立愛的典範 203【教養啟思】添一點愛,教出貼心的孩子? 快樂有罪?──每個孩子都是尋樂天使 211【教養啟思】快樂,是開創美好未來的動能? 等待一條魚──惜福不可不教 221【教養啟思】懂得眼前所有,才是大幸福? 扭曲的長河──陪著父母一起變老 233【教養啟思】力行身教,做孩子的最佳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