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類:
     
    今塵集:秦漢時代的簡牘、畫像與文化流播卷三:簡牘、畫像與傳...
    編/著者: 邢義田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21-05-16
    ISBN:9789570857597
    參考分類(CAT):
    參考分類(CIP): 

    優惠價:85折,638

    定價:  $750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傳世和出土文獻向來是研究古代歷史的主要材料,
    邢義田院士相信,圖像如同文字,
    一樣能對今人吐露心聲。
    《今塵集》採用2036張珍貴圖片,全彩印刷,
    為您帶來全新視界!
      《今塵集》所輯為邢義田院士2011年以後的最新論文,材料上試圖在過去不甚搭界的傳世、出土文獻和圖像材料之間建立橋梁;方法上試圖糅合上述三類材料,說服今天以研究傳世和出土文獻為主流的古史學界,也能用另一隻眼看圖像。
      全著分為三卷:卷一是「古代文化的上下及中外流播」;卷二是「秦至晉代的簡牘文書」;卷三是「簡牘、畫像與傳世文獻互證」。三個主題收錄一起,方便讀者能有機會看到在其他固守傳統研究領域和方法的論文裡被忽略的問題和方面,為認識古代中國社會、思想和文化找到新的可能。
      卷三「簡牘、畫像與傳世文獻互證」通過簡牘、畫像和文獻資料的相互印證,對簡牘、畫像和文獻尚存的一些難明之處提出了獨到的解讀。內容有:
    〈漢畫、漢簡、傳世文獻互證舉隅〉
    〈「太一生水」、「太一將行」和「太一坐」的關係:讀郭店簡、馬王堆帛畫和定邊、靖邊漢墓壁畫的聯想〉
    〈一種漢晉河西和邊塞使用的農具—鑡〉
    〈伏几案而書:再論中國古代的書寫姿勢〉
    〈說「堂皇」〉
    〈「豫讓刺趙襄子」或「秦王謀殺燕太子」?:山東鄒城南落陵村畫像的故事〉
    〈從制度的「可視性」談漢代的印綬和鞶囊〉
    作者介紹
    邢義田
    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員、院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秦漢史、古代中外交流史、羅馬史。出版有《秦漢史論稿》(1987)、《西洋古代史參考資料(一)》(1987)、《古羅馬的榮光》(1998) 、《天下一家》(2011)、《地不愛寶》(2011)、《治國安邦》(2011) 、《畫為心聲》(2011) 、《立體的歷史》(2014)、《畫外之意》(2016)等。
    目次
    自序

    卷一 古代文化的上下及中外流播
    秦漢平民的讀寫能力:史料解讀篇之一
     一、私人書信——以秦「黑夫」家書和漢「元致子方」帛書為例
     二、墓室銘題——以河北望都一、二號漢墓壁磚題字及朱書買地券為例
     三、地上刻石——以宋伯望刻石、侍廷里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券為例
     四、暫時的小結
     附錄:帛信材料價格
    漢代邊塞隧長的文書能力與教育:對中國古代基層社會讀寫能力的反思
     一、問題緣起
     二、對隧長書寫及文書能力的反思
     三、對「文書行政最末端」的反思
      1. ES16 遺址出土王莽詔書殘文
      2. 隧遺址出土的文書材料——筆、木簡、書繩
      3. 隧長書寫的送達文書和不定期文書
      4. 由隧長書寫的基本記錄
     四、暫時的小結
    秦漢基層吏員的精神素養與教育:從居延牘 506.7(《吏》篇)說起(訂補稿)
     一、居延牘 506.7 釋文
     二、《吏》篇性質、內容與《說苑.臣術》相近
     三、《為吏之道》主要是精神道德教材
     四、精神教育的其他教材——《孝經》與王莽《戒子孫書》
     五、漢邊出土的《論語》、《孝經》、《易》、《尚書》、《春秋》、《詩》、《禮》殘簡舉例
      1.《論語》
      2.《孝經》
      3.《易》
      4.《尚書》
      5.《春秋》
      6.《詩》
      7.《禮》
     六、居延、敦煌出土的兵書殘簡
     七、餘論:吏治的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
    從《太平經》論生死看古代思想文化流動的方向
     一、先秦與兩漢士人看生死
     二、《太平經》裡的生死
     三、《太平經》裡的死後審判
     四、審判與善惡
     五、小結
    再論「中原製造」:歐亞草原古代金屬動物紋飾品的產銷與仿製
     一、流向草原的牌飾及佩飾
     二、漢朝流行的「異域風」與仿製品
     三、域外與域內的仿製
     四、結論

    卷二 秦至晉代的簡牘文書
    漢代簡牘公文書的正本、副本、草稿和簽署問題
     一、正本文書基本上由屬吏代為署名
     二、屬吏代為批示文件
     三、甲渠候官所見的發文正本和簽署順序
     四、副本的多樣角色和多層意義
     五、草稿和副本的區分
     六、結論
    漢至三國公文書中的簽署
     一、漢簡文書中的簽署
     二、三國吳簡別券上的簽署
      1. 吏民田家莂的簽署
      2. 從筆跡再思田家莂的性質和製作
      3. 竹簡別券的簽署與製作
     三、結論
    敦煌懸泉《失亡傳信冊》的構成
     一、對《失亡傳信冊》構成的不同認識
     二、《失亡傳信冊》的整理與編聯
     三、《失亡傳信冊》構成臆測
     四、結論
    漢晉公文書上的「君教『諾』」、署名和畫諾:讀《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選釋》札記
     一、畫諾與簽署有別
     二、署名的新證據
     三、走馬樓吳牘上後書的「諾」字與不同形式的畫諾